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原文发表于【IT经理世界】)

 

中国股市是中国经济永远的痛,为什么中国经济多年高速飞奔的同时,中国股市却如同瘸子走路般一瘸一拐?

 

 

  在国进民退和投资主导消费居次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利润前景和生存空间却越来越被压缩。中国的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出中国的制造业增长正在逐渐萎缩,祸不单行的是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又纷纷爆出审计作假的丑闻。中国股市俨然成了一个巨大的投资价值陷阱。

 

  看着深陷经济危机中的欧美,我们隔岸观火般的暗自庆幸,但是欧美的股市表现却远远好于我们,具有巨大讽刺意味的是今年连破产国家希腊的股市表现都比我们好。上市对于借贷无门的民企本是苦海的彼岸,可是中国股市如此悲催,民企只有苦海无边了。在欧美,私募是企业融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私募也完全可以在中国为企业融资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银行业的信贷资源过度被央企国企垄断,金融体制改革来日方长,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私募本是解决中国民企融资困境的一条捷径,但是中国的股市表现如此之差,使得私募基金缺乏退出路径。许多投资中国的私募在退出无门的情况下,只有求爹爹告奶奶的求着央企国企来收购。此情此景让许多有志于中国私募的仁人志士和国际友人望而却步。

 

 

  全世界都渴望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获利,但是投资中国股市却不是康庄大道之一,这是一个多么可悲可笑的现实。中国的经济奇迹成了一个令许多投资者难以解读的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的背后是如皇帝的新装般丑陋的现实:中国的GDP增长主要靠的是固定资产投资,而不是消费。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50%左右,消费只占GDP的区区30%左右。在这场固定资产投资盛宴中受益最大的是央企国企而不是民企:根据汇丰银行的数据,2010年,中国移动和中石油两家央企的利润就超过了同年中国最大500家私企利润的总和,同时中国的垄断企业还占据了全国总工资收入的55%。在全国人民勒紧裤带大兴土木大搞投资的时候,我们收获的却不是更加丰盛的未来,根据Fitch的数据,在2012年每一元新的融资额将产生0.39元的新GDP回报。而08年经济危机前则可以产生0.73元的新GDP回报。这意味着我们的许多投资都白白浪费了,回报很低甚至没有回报。想想那些修的如鄂尔多斯般富丽堂皇却无人问津的新城吧,想想那些乘客寥寥巨额亏损中的高铁。GDP疯狂增长的背后是脑满肠肥的央企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产能过剩。这样残酷的宏观环境怎能不令民企和内需窒息?这样的企业生存环境才会有这样萎靡不振的股市。

 

 

  这种宏观环境不彻底改变,中国的股市就无法完成彻底的救赎,就无法根本性的改变中国企业恶劣的融资环境。这绝非危言耸听,现实已经越来越严峻:今年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发布盈利预警的企业数目已经超过了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的最高记录,而且情况依然在恶化。中国的GDP在高速增长,但中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却在萎缩。这就是中国经济斯芬克斯之谜的症结所在。

 

 

  盲目追求毫无质量增长的中国经济到了必须自我救赎的关口。汇丰银行的数据,2010年私营企业提供了44%的就业机会,而在1992年这个比例是2%。在2010年之前18年私营企业每年平均创造300万个就业机会,而与此同时国企每年平均裁员230万,集体企业平均裁员170万。国进民退和投资主导消费居次的宏观政策播种下的只是虚假的繁荣。我们必须认识到提高私营企业在利润创造和全国工资总收入中所占比率是增加就业,稳定投资,缩小贫富差距,盘活内需的提纲挈领的一条捷径。政府虽然放开了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EII)审批制度,但并改善资金大量出离中国的困境,也并没有引来期望中的大量资金。因为放松QEII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现在看来“民进国退”不但是再造中国经济的捷径,也是必由之路,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徒劳。

  

  值得既得利益放心是,“民进国退”并不一定需要大规模私有化来实现,可以通过放开行业限制,税收倾斜,信贷倾斜等等举措来实现。必须破除国营企业对收入再分配的过度垄断,让私营企业在财富创造和就业创造当中发挥主导作用,要不然大量资源通过垄断形成的腐败,寻租,资本外逃和投机来配置就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净损失(Deadweight loss)

 

 

  中国经济斯芬克斯之谜是透支人口红利推迟重大结构性调整的必然结果。“民进国退”将开启中国经济增长新的红利窗口,刻不容缓!

话题:



0

推荐

吴裕彬

吴裕彬

389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别处为你解释趋势,在这里带你提前预见趋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