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泡沫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1994年管理大师Peter Drucker和日本企业家中内功在谈话中指出中国的市场尽管非常具有吸引力,但它比其他的经济更有系统性的风险,中国将面临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中国的经济泡沫将比日本几年前破灭的泡沫更巨大、危害面更广。”
这个预言在中国神话初起,日本神话破灭的当年是多么危言耸听,而今它那惊人的准确性却已初露端倪。“中国制造”支撑了世界许多国家便宜的物价,而今近从深圳远至上海的大陆人却流行起去香港大肆采购日用品。虽然大陆在人均GDP上离香港还有10倍之差,但物价在许多方面却已大踏步赶超了香港。这一切都不得不引起人们深层次的关注和担忧。值得关注的是大量的热钱游资、高通胀一直是投机利润的最佳温床;值得担忧的是社会可能面临的剧烈动荡,中国的一般消费者收入还很低,没有多大空间和如此高的通胀做周旋。在中国历史上难以承受的生活成本历来是重大变革的导火索。
中国有很多人将这次的高通胀归咎于美国的6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以偏概全之嫌。如果说高通胀是一个病,病的起因和病症都得找对,要不然就可能下错药,轻则治标不治本,重则加重病情。
多年以来,中国为了维持快速的经济增长,一直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并且过度依赖出口来拉动GDP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根据官方数据:过去十年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450%,于2010年9月已达到GDP的2.6倍。在新兴市场国家中,M2一般是GDP的1倍到1.5倍,超过两倍的很少。另外中国有在经济增长放缓时通过大量财政支出、追加投资来拉动经济的习惯,2008年中央政府用来对抗经济危机的4万亿投资计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给经济在危机背景下的增长加上双保险,中央还通过政策引导银行体系在2009年发放了超过10万亿的贷款。更为雪上加霜的是,高企不下的贸易顺差会通过外汇占款的形式迫使M2不断增加。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09年中国的贸易顺差是1960.7亿美元,那就意味着央行被动投放的人民币规模在1.3万亿元左右。在过多货币的追逐之下,物价大幅度攀升并不稀奇。
高通胀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坚持只求增长速度忽视增长质量的经济政策,这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资本流动性过剩,给游资热钱提供了很好的投机温床。在这个大环境下制造业的巨头如海尔,粮食业的巨头如中粮,家电零售巨头如苏宁都在向泡沫巨大的房地产业进军。根据12月8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2011住房绿皮书》,2009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平均毛利润率为5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