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月5日,我告别阳光明媚的洛杉矶,飞到纽约的寒冬里。
我住在阿姆斯特丹大道的纽约国际青年旅馆,离中央公园只需走10几分钟,也就是著名的upper east side---美剧里热播的那帮"gossip girl"还有“Sex and the City”里的那四个时髦女郎出没的地方。这里有很多高档饭馆,私立学校和著名的博物馆。这里号称是纽约生活成本最高的地方,也是全世界富人最集中的地方,人均收入接近十万美元。不过我住的这个青年旅馆却很便宜,和八个人住一个小屋,每天只要42美元。

在纽约我主要想拜访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媒体的朋友。我们都是不打不相识的朋友,因为加入了关于中美贸易争端的论战而认识。和西方人辩论可以讲道理,但是道理在他们眼里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好的口才固然可以使他们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但意识形态的对立依然在那里,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用数据沟通,特别是用他们自己官方的数据,这样他们一般会通情达理的接受你的意见,要不就是歇斯底里的抓狂,原形毕露。所以在谈中美贸易争端的时候,我从美中商会,商务部,财政部,国会预算委员会,劳工部等美政府部门网站获取以下几方面数据:美元汇率变化和美国贸易逆差的关系,美国联邦债务的偿付结构,美国的国内需求与美元汇率的关系,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结构,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美国出口与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上的竞争性,中国占美国出口的份额,美国财富创造和就业创造之间的对称比较,美国就业创造的主要引擎。然后以数据为基础和他们对人民币汇率与美国财政赤字,与美国贸易赤字,与美国失业问题的关系展开讨论。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发现说服工作容易很多,数字是中性的,非意识形态的,不会伤和气。而且西方人很钦佩能从枯燥数据里讲出深刻含义的人。
我先拜访了华尔街日报社论版的主编助理David.Feith先生。我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评论就是他负责编辑的。我们谈论了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很敏感的谈到了人民币会不会跌破1美元6块人民币的关口,我告诉他这取决于中国政府现有政策对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的控制成效。我还具体给他介绍了一下中国经济泡沫的情况。他问我对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看法,我说美元不能持续这样弱化下去,美国天文数字的债务问题除了利用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进行再融资偿还外暂无他途。他又问我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值货币的可能性,我说这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可能:全球产能过剩,仍是买方市场,中国转型为消费大国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值货币的必要条件,而且中国黄金储备量不足,和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包括美国,日本和南海争端诸国关系紧张,这一切都阻止了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值货币。世界首席储值货币之争中,虎视美元王座的是欧元,远远不是人民币。我最后谈了我想成为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的愿望,他告诉我目前比较现实的还是做一个自由撰稿人,以后或许有机会。华尔街日报的销量主要来自于北美版,所以我一直渴望成为北美版的一个专栏作家,专门研究中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交政策的互动。如果有可能那将为中国争得相当的国际话语权。在西方,像华尔街时报这样的媒体对执政的影响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美国人一提到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这样的手执“”上打天子,下打权臣的亢龙锏”的媒体充满了骄傲的原因。东西方的媒体直接互动太少,大家还在隔墙说话,有专业知识及英文能力的人应该多去这样的媒体投稿。纽约时报曾刊文说中国的学术文章尽是抄袭,言辞中充满了对中国知识分子的鄙视,所以我们有责任去用自己的真知灼见去打破西方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这种样板认识,这是中国争取国际话语权最重要的一步。
我的下一个拜访目标是金融时报首席商业评论员John Gapper。我们讨论了一下中东局势,我说中东之乱是由代表赤字造成的。中东民众对执政的诉求结构和政府的实际所为存在着严重不平衡:经济资源和政策资源向权贵的集中;振兴经济乏力,通胀失业猖獗,民生维艰;国际政策缺乏在美国以色列中东霸权下的独立性,没有保护好穆斯林利益;凡此种种代表赤字缺乏适当的民主言论渠道加以宣泄疏通。这种个人的代表赤字在全球化,手机普遍,社交网络深入人心的今天很容易整合成一个全民的运动。以前由代表赤字形成革命需要十年甚至是几十年,现在却可以在几个月内发生。这种加速度前所未有,所以代表赤字从过去的一个执政过程中的小噪音变成了今天的轰天巨雷。我们所熟知的民主政体和权力集中的公共管理体制面对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像一个庞大的恐龙一样不知在这种执政环境巨变的情况下如何应对这场由代表赤字引发的微革命。街头革命只是这种代表赤字的一个极端例子,更普遍的是像茶党这样的民意代表运动的兴起,分散政府的执政权,严重的话会造成政府职能的反应迟缓和局部瘫痪。John同意我对代表赤字的阐述,但他问我中国是否存在严重代表赤字的问题,中东的风浪会不会波及中国。我说任何国家都存在代表赤字,但中国的经济成就巨大,所以代表赤字问题远不如中东严重,而且中东各国同教同宗,诉求结构极为相似,所以代表赤字才极易在彼此间传导,而中国的诉求结构与中东有本质差别,所以不可同日而语。从John的问题当中我还是能看出西方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John这个问题其实是老布什提出的"和平演变“策略的延伸。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必要去争锋相对的争论,因为这会踩进他们的”样板化陷阱stereotype trap中“:一提这个问题,中国人就会进入渐失常态的争论状态,咄咄逼人”。我们可以姑且赞成他们的一些普适理念,不给他们预期中的argument,然后把话题引向期待成果的区域。虚晃一枪,直奔主题:所以我们又谈到了双边关系赤字的问题----美国和中国,美国和中东在以货币为单位的交流(贸易等等)和以思想为单位的交流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大家忙着互取利益,却难得有闲暇加深彼此情感,文化和民族性差异的交流,每每用冷战思维和样板模式看待彼此。这种双边关系赤字也就是中东局势死结难解,中美暗战冲突频频的一个重要原因。外交在宏观上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微观上作出努力,大力发展公民外交,使各国人民能够跨越意识形态的隔阂,做深度交流,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在这样一种过程中建立互信和友谊。只有这样才会避免重蹈后危机时代民族主义兴起的覆辙,维持和扩大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成果。而且在交通便利,手机普遍,社交网络触手可及的今天,公民外交也是一个成本有效性很高的解决方案。“John对我的代表赤字和双边关系赤字的提法很是赞同,鼓励我用经济学的方法去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和西方精英交流的时候,以学术理论为平台探寻解决方案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因为他们很尊重有真知灼见的学者。
之后我又接受了我的好友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Misako Hida的人物专访,这是公民外交的一个极大成就,在西方最权威的核心媒体上宣传公民外交。其间我遇到的了两个最棘手的问题,一个问题是问我对钓鱼岛争端的看法,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明我所宣传的公民外交和中国政府的说客有什么区别。关于历史遗留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我们是否应该争锋相对,踩进他们的”样板化陷阱stereotype trap“,这种对峙是否能取得实际的成果。如果不能,我们可以在不出让主权的前提下,搁置争议,寻找合作而不是对峙的可能。因为在不诉诸武力的情况下对峙解决不了历史遗留问题,而武力也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对峙不是首选,会孤立自己和扩大恐华市场。所以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中日之间的争端很多都是基于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几届政府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去解决。而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在缺乏互信和彼此仇恨的前提下顾步不前,我们应该鼓励中日两国人民更多的直接互动,加深对话,去在政府不能的地方建立互信打造桥梁,培育互信和鼓励合作。要不然两国的民族主义对立会愈演愈烈,威胁两国的长治久安和贸易繁荣。“至于说我这样的人才应是政府说客一说,我觉得有必要让她知道中国有”士人虽穷困潦倒仍忧国事“的传统。我问她知不知道中国有蚁族。我自己就是个蚁族,连买房娶媳妇都实现不了,我所代表的正是这个没有金钱也没有实力去负担说客这种奢侈品的中下阶层。这是个在两国相争中最易受到伤害最脆弱的人群,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我和Misako讲起了那个因为贸易争端失业而毒死全家的农民工兄弟的故事。她知道了在东西方硝烟弥漫的贸易争端的背后是无数个破碎家庭的不幸,她手中鼓吹贸易战的笔也可以杀人。
Misako很同情我的处境,她告诉我在西方媒体一般她不能写太美化中国的文章,管理层不喜欢这种东西。可见西方媒体是对中国样板化思维的最顽固的堡垒。关于这个我也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因为”恐华论“和”丑华论“有利于卖报纸。Misako告诉我她和虎妈蔡美儿(Amy Chua)聊过,其实华尔街日报那篇让她名扬天下的专访中有很多是曲解其意,刻意制造的效果。我通过主动地去和西方的媒体人接触,发现他们也会像朋友一样和你开诚布公的交流,也会给予你同情理解和帮助。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和传媒人和西方主流媒体的传媒人意识形态的堡垒过于森严,互动太少,缺乏交流。我们应该大胆的把手伸过去,去和他们做朋友,去通过直接接触了解对方,而不是道听途说。
我交了很多西方媒体的朋友,很多人说我应该当心,不要被他们利用,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们给予我的都是理解支持和帮助。我用普适的价值观,严谨的学术思想,悲天悯人的人文理想,对意识形态对立的化解,对合作互助的善意和渴望去拥抱他们的不同,承认自己的不足,展望我们能共同取得的进步。对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热诚也是一个很能感染西方媒体人的思想。和西方媒体人打交道确实不容易,因为对中国之不信任以他们为最甚,但是为了逐渐消除东西方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培养稀缺的互信,特别是争取国际话语权,我们必须努力去和他们沟通,交流,合作,建立起工作的友谊甚至是私人的友谊。做以来很难,但长期坚持必有收获,这也是公民外交最能发挥威力的一个领域,需要艺高人胆大的国人踊跃的加人。

 

 

 

 

 

话题:



0

推荐

吴裕彬

吴裕彬

389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别处为你解释趋势,在这里带你提前预见趋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