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联想集团将战功卓著的高级副总裁陈绍鹏调任旗下“"现代农业”的掌舵人,引起业界一片哗然。为什么把被视作“杨元庆接班人”之一的人物放在离核心业务这么远的一个地方?
联想其实看到了一个很多人都选择性忽视的问题:吃饱饭很快将不再是个想当然的问题,而是一个酝酿着潜伏着等待爆发的危机。粮食的稀缺性里蕴藏着巨大的金矿。危机需要解决方案。能否像IBM卖解决方案那样的卖粮食?
首先给大家看一个关于粮食价格的数据:2011年2月中,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粮食价格达到了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在过去一年里玉米价格上涨了95%,大豆85%,小麦75%。很多人都熟悉这种价格泡沫,那就是咱们高烧不退的楼市,大家没有意识到的是同等程度的高烧也发生在世界粮食市场上。
区别在于我们不一定要炒房或者可以住得小一点,但饭确是不能不吃的。还有住房闲置率很高,可粮食却没有过剩闲置的,全世界还有10亿人在饥饿线上挣扎。楼价高了,我们会看到到处都在盖楼,粮食狂涨了,我们不也可以疯狂种粮食吗?问题是与楼市相反,粮食供应是非价格弹性的。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过去一年粮食狂涨引发的粮食供应量增加最多不超过5%。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钱大家都不挣了吗?城市化进程,工业化,缺水危机,水资源管理和洪灾在威胁农业可耕用地,化肥杀虫剂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拉伸通货膨胀在压缩农业利润空间,这一切似乎都是造成食品供应非价格弹性的原因。而且欧美农业在国家补贴的支持下蚕食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农业产品市场,导致了世界农业生产资源配置的严重扭曲:世界农业生产远远没有按照相对比较优势进行国家间的专业化分工,这也严重影响了世界农业生产的潜能发挥。让我们通过数据看看中国在这方面的情形:在2000到2005年期间,中国新增建筑用面积的一半以上都是由已有的或潜在的耕地中征用。美国银行估计中国的耕地面积已经跌破1亿2千万公顷的警戒线。中国人口占世界1/5的,可耕用地却只占世界的7%,年平均可循环利用水源占世界的6.6%。对于用水密集用地密集的农业来说,中国严重先天不足。去年夏天中央政府已宣布中国已无法实现小麦生产的自给自足。除了小麦,大豆也依赖于进口。2009年,中国消费了5千5百万吨大豆,其中的75%--4千1百万吨都是进口的,占了世界总进口额的29%。
中国的食品安全还有一个重大的威胁就是自然灾害:中国的耕地有相当大一块时常受到洪涝旱灾的侵袭。中国目前的年均粮食产量是4亿5千吨,如果发生连续两三年的严重灾害,中国的粮食产量可能会减少到3亿吨,不足的1亿5千万必须依赖进口,而世界市场的年均粮食供应量目前是2亿4千万。全世界把粮食贸易的63%都供应给中国是极为不现实的。那将势必造成粮食价格的极度扭曲和全球范围的饥荒。
是的,我们的世界已经进入了过多人口争抢稀缺粮食的时代。这里举一个极端的例子,粮食70%依赖进口的韩国为了确保世界粮食第一大出口国美国对他的供应,成立了一个公私合营的公司,在美国收购粮食加工厂,直接从美国农民的手中购买粮食。缺乏粮食的贸易盈余国都将效仿韩国的做法,要不然就确保不了自己的粮食供给。
粮食的稀缺性在可预期的未来只会越来越严重,而且价格也会长期处于上升渠道。这不仅是由于供求失衡恶化造成的,还由于世界粮食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投机资本流动性过剩。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有很多资本从房市和股市逃离,涌入了粮食期货市场。粮食投机主要由高盛,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和巴克莱银行设立的指数基金操纵。2008年指数基金控制了48.2%的大麦产量,30.8的大豆产量,和19.1%的小麦产量。2007至2008年,粮食价格狂涨,引发了一场非常严重的全球性饥荒,许多粮食大国如越南等为了自保而禁止出口粮食。虽然不能把粮食危机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指数基金,但是投机对供求失衡来说还是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
在这个粮食稀缺的时代,我们的企业如何确保世界粮食大国对我们的供应,这需要开展粮食外交;如何确保我们的亩产量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