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为仍然活着的人拍传记电影并不多见,刚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大奖的《铁娘子》就是一部。撒切尔夫人曾被评为英国百年最杰出首相,超越带领英国人打败法西斯的丘吉尔,排名第一。是撒切尔夫人灭了工会和国营企业,把英国经济从社会主义的手里解救出来交给了自由市场。
于是西奴们歌颂撒夫人道:“ 如今,英美和欧洲都陷入了另外一场经济停滞的危机,这场危机,正是尾大不掉的政府管制、福利国家和政府垄断货币和金融体系所造成的恶果。对这场危机的反思在政界和学界广泛地进行,有很大的声音认为经济危机是对经济过于自由放任的结果,于是无论是在美国的左翼奥巴马政府还是英国号称继承“撒切尔夫人遗产”的卡梅伦政府,都捡起凯恩斯主义,以庞大的政府支出、财政赤字和“量化宽松”的滥印货币政策来拉动经济,死抱着福利国家的泰坦尼克沉船不放,但事实上,经过几年的“刺激”,英美的经济不但没有起色,而且危机还在深化。
时间如轮,英国、美国和欧洲仿佛又回到了撒切尔和里根革命之前的日子,经济停滞、失业率高企、人们信心丧失。这个时间点上,《铁娘子》赢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是不是一个信号,昭示着人们期待又一个撒切尔夫人来发动新的自由市场的革命?
也许吧!时代造英雄。摩西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奔向流着奶和蜜的迦南地,撒切尔夫人在20世纪80年代带领英国走向新的繁荣。现在这个时候,带领英美和欧洲走出当前的经济萧条,重拾自由市场价值的新摩西或者说新的撒切尔夫人也到了应运而生的时候了。”
看样子,自由市场的原教旨主义者要借一部奥斯卡大片来致凯恩斯主义于死地了。不敢苟同的我要冒冒撒切尔之大不韪据理以争:
撒切尔夫人属于时势造英雄。她的思想和政策很多已经不符合现代英国甚至是现代世界的需要了。当西奴们搂着自由资本主义入睡,西方主流社会却在为自有资本主义写墓志铭:自由市场已死。你若不信,用谷歌搜一下"free market death”。
撒切尔夫人私有化英国工业之后,英国工业加速了破产和倒闭,资本开始向高杠杆低就业的虚拟经济转移。许多往昔英国工业重镇依然一片衰败,因为资本都在往伦敦方向集中,资本都在金融化,这些前工业城市成了工业历史博物馆被现代潮流抛弃,主要靠政府支出和家庭举债维持。撒切尔新政是计猛药,当时病象好了,可是毒性太大,后患无穷。时至今日,英国经济已经全面空心化。
自由市场就是资本逐利,资本并不在乎就业。由于英国经济严重依赖金融业,而金融业由于欧元危机和美国复苏无力等大环境的影响一落千丈,把整个英国经济都拖入了谷底。英国明显犯了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的错误。
任何事情都不能走过头,包括撒切尔夫人主义,也包括工会。工会是约束资本在自由市场过于逐利而忽视本国就业和贫富差距的重要社会机构,撒切尔夫人的一个重大失误就是矫枉过正的要把英国工会赶尽杀绝。资本的力量虽好但也需要多种社会机制彼此制衡,以达到社会利益而不只是市场利益的最大化。就像美国总统独尊,亦需要三权分立以保民主效率的最大化一样。唯制衡方能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利益最大化。
里根说过:
你能听到的最可怕的话就是“我是政府派来帮助你的。”
这句话被收进了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圣经。这个圣经里还有一个摩西,那就是撒切尔夫人。世行前不久也出了个文件,说要把中国的央企国企做个终极了断:私有化。一时间自由市场主义的激辩席卷全国。
非黑即白,难道自由市场和凯恩斯主义之间必须是水火不通你死我活的吗?让我们想象一个极端的例子:假设自由市场灭了凯恩斯主义,世界将会怎样?
如果是自由市场的话,花旗银行,美国银行,高盛银行,华尔街上几乎所有你能说出的大银行在08年的金融海啸中都面临灭顶之灾,这个时候政府是不是该出手相救呢?姑且不论。毋庸置疑的是,如果这些金融机构破产的话,货币的信用功能和交易媒介功能在市场中靠谁实现?市场自由的话,在这个时候就只有自由的死去一条路。对于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者来说,市场死去亦不足惜,市场可以自我修复再生,但是这需要多长的时间呢?就像有些人得病不吃药也能好,但这不等于每次得病都不吃药了。在市场修复的过程中,人们的就业和家庭收入怎么办?市场不是机器,市场包括人的因素,而人在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会带来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动荡。试问,自由市场为不为民生,社会稳定和脸书革命负责呢?不为!因为自由市场只为资本和利润负责!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撒切尔时代,英国的失业问题一直相当严重,英国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已经从撒切尔时代的710万,降到了如今的300万。在撒切尔主义的强势推进之下,英国的儿童贫困率达到了30%,今天英国面临着的“伦敦暴动”年轻人问题就是撒切尔主义的政治遗产。撒切尔执政期间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基尼指数从0.25上升到0.34。
在儿童贫困率和基尼指数的表现,英国都是发达国家中最差的。带来的问题就是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英国的年轻人受到的教育质量越来越差,英国下一代的生产效率和就业灵活性不断恶化。这一切都指向英国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恶化,在这方面英国确实走在西欧很多国家前面,这也确实是在某一阶段撇下民生包袱轻装上阵的英国经济表现要优于这些国家的原因。但问题是由于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在过去三十年占英国人口一半的金字塔低部人群拥有的国家财富占比从8%降到了5%),和贫穷大多数的受教育质量和就业灵活性所限,英国广大公众的消费和生活标准无法靠自生收入支撑,必须由私人债务和政府支出支撑,这就导致经济的繁荣建立在债务扩张的基础之上。自由市场就是债务扩张的过度杠杆化的赌场,穷人欲负债欲穷,既得利益集团欲用债务杠杆创富。试问当杠杆断裂,债务大面积违约之时,谁来为自由市场收尸厚葬?!
自由市场虽好,也有身体有恙的时候。自由市场和凯恩斯主义应该是互补平衡的关系,而非水火不容。
我也能理解有很多人希望中国也有自己的撒切尔夫人大开私有化的闸门。私有化和自由市场是一剂良药,但使用的过程极为讲究(needs to be carefully adminstrated),要不然不但不能调养好经济,而且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当年美国给俄罗斯开出了自由市场的国营经济私有化方案,结果俄罗斯空降至自由市场,经济几近崩溃,私有化也成了寡头的跑马圈地运动。俄罗斯的教训就是:没有法治的上层建筑改革,自由市场和私有化的激进注定沦为1%的既得利益者洗劫99%的盛宴。同样的道理,当世界银行建议中国进行类似休克疗法似的冒险,他有没有想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有政治体制改革(法治与人治的博弈)的支持,要不然自由市场化改革必然失败。99%的人依然将被拒之改革红利分红之外!
自由市场,凯恩斯主义和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君臣佐使,守望相助的渐进,缺一不可,绝非水火不容!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