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http://pic.caixin.com/blog/Mon_1303/1363915361_TSiclD.jpg

 

(原文发表于【IT经理世界】)

“我们总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大把印钱来摆脱衰退,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来增加就业。我可以很坦诚地告诉大家这个办法已经不中用了。”这是英国前首相James Callaghan在1976年工党大会上的肺腑之言,那个时候英国人先于美国人遭遇了凯恩斯主义的魔鬼--滞胀(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缓慢,和失业高企并存的现象)。与此同时,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卡特在竞选时宣称将通过财政刺激来终结经济衰退。


卡特当选总统后的两年,美联储增加了大量的货币供应,同时采取低息政策,政府也非常激进的增加支出,可是经济却并没有起色。日 后卡特的首席内政顾问Stuart Eizenstat,承认政府当时对通胀一直采取掩耳盗铃的态度,等到回过神来,通胀已达到了双位数字,失业率的状况也很糟,生产效率的年增长速度也由 3%下降到1%。滞胀成了美国人当时的梦魇,如果不是后来Paul Volker当上美联储主席后推出一系列成功的紧缩货币政策,外加里根总统注重收支平衡的供给学派财政政策,美国可能还要深陷滞胀的深渊很久。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当08年的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美国又大步流星的奔入了凯恩斯主义的怀抱。货币超发和“滋生庞大赤字”的需求学派财政政策再次成了悬壶济世的不二法门。人们似乎早已忘怀之前所有的教训。


历史总是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复制着自己。如今美国又在一步步滑入滞胀的深渊。


首先,在货币政策方面,伯南克是有史以来货币宽松最为激进的美联储主席。四轮量化宽松之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比 危机前增加了3倍多,几乎达到了GDP的20%。面对质问,伯南克总是用货币政策的渗透效应为自己辩解:如果央行给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大量的资金,银行就 会把更多的钱贷给美国消费者,国内总需求就会增加,商业环境就会大大改善,企业就会更多的增加投资和雇佣,股票就会升值,大家的财富都会增长,经济就会进 入良性循环。这一套说辞在标准的经济学教材上都能看到,属于典型的凯恩斯主义逻辑。只是现实如何呢?让我们先分析一下银行信贷的数据,看看一切是不是按照 伯南克的计划进行。美国消费者信贷由周转信用和非周转信用组成。如果要了解银行信贷对消费者总需求是否起到了良好支持作用,最重要的数据就是周转信用(revolving credit), 周转信用大部分是信用卡债务。非周转信用的大部分是政府发放或者补贴的学生贷款,购车贷款,购房贷款等,属于政府埋单,反应不了银行对消费者支持的真实力 度。(如下两图所示)危机后美联储虽然先后4次量化宽松,但周转信用总额一直呈下降趋势,所谓的消费者信贷增加主要来自于非周转信用,也就是政府救济,而 不是银行对消费者信贷的增加。实际上,根据美联储数据2012年95%的消费者信贷都是来源于政府救济的非周转信用。所以,量化宽松里得到了大量好处的银行并没有承当美联储渗透效应的重任。





 

那 么银行为什么要辜负伯南克的重望呢?这是因为相对于把钱贷出去,银行更倾向于把钱用来降低资产负债表杠杆率和购买国债之类的高流动性避险资产。因为巴塞尔 协议Ⅲ等银行业监管法律对银行的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有很高的要求,贷款审批的信用标准也大大提高,而经济危机之后很多人和机构的信用记录都很糟糕,所以对 银行来讲把钱贷出去是件即伤脑筋风险又大的事。

由此看来,美联储纯粹是为了给华尔街的虚拟经济解套而设,对水深火热中的美国消费者助力甚少。

 

 

伯 南克疯狂的量化宽松不但没有帮到实体经济,还埋下了高通胀的危险种子。(如上图)根据以往的数据,美联储的政策周期和通胀周期之间有一定的滞后,但是激进 的货币政策几乎都无可避免的导致高通胀。更可怕的是上一次滞胀发生的70年代全世界就只有美联储在疯狂印钱,这一次全世界的主要央行都加入了量化宽松的竞 赛。

这 个时候或许会有人站出来反对我说,美国不会滞胀,因为美国的失业率降到了奥巴马总统任期内的最低点,这说明伯南克的量化宽松起到了改善经济的作用。然而失 业率下降并不一定代表经济好转,因为劳动参与率下降也能改善失业率:按照美国劳动局的定义,失业人口中不包括那些放弃寻找工作的人,所以如果越来越多的人 放弃寻找工作也能帮助降低失业率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如下图所示),目前的劳动参与率约63%--是1978年以来最糟的数据,所以美国的就业形势依 然严峻无比。

 

 

世所罕见的量化宽松政策,通货膨胀的火种,居高不下的真实失业率,今天的美国正大踏步的走在1970年代的滞胀老路上。



 

话题:



0

推荐

吴裕彬

吴裕彬

389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别处为你解释趋势,在这里带你提前预见趋势。

文章